当前位置:
【汉中记忆】穿越时空的方志寻踪
2025-09-11 10:42
来源: 陕西省方志馆 访问量:
打印

一座城池,千年历史,几度兴衰,皆在纸墨间流转。汉中,地处陕西省西南部,北倚秦岭,南屏巴山,汉水横贯其中,自古便是连接关中与巴蜀的战略要地。其建置历史悠久,早在秦代便已设立汉中郡,名称沿用至今。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这里不仅是军事重镇,更是文化交流、人口迁徙的重要通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而记录这片土地沧桑变迁的,正是那一部部厚重的地方志书。本文带你探寻汉中地区旧志的编纂历程,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与历史厚重感。

一、源远流长的修志传统

自东汉至南北朝,先后有祝龟《汉中耆旧传》、陈术《益部耆旧志》、无名氏《汉中记》、庾仲雍《汉水记》、刘澄之《梁州记》等早期地方史志著述。唐宋时,又有无名氏《兴元旧话》、李宗谔《兴元府图经》、阎苍舒《兴元志》等重要志书,但皆无全本流传,今天只能从《初学记》《太平寰宇记》《北堂书钞》《舆地纪胜》和《资治通鉴》胡三省注等典籍中寻觅一鳞半爪、只言片语。令人欣慰的是,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卷二《汉中志》、卷十《先贤士女总赞》和卷十二《序志》比较系统完整地记述了汉中远古至晋代的历史事件和汉代至晋代的人物故事,但《华阳国志》涵盖地域广阔,非汉中区域专志。

二、明清方志:汉中修志的鼎盛时期

历代纂修汉中府志的有五种:明嘉靖二十三年张良知修的嘉靖《汉中府志》十卷,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知府崔应科纂修的《汉中府志》(散佚无存),清顺治十三年冯达道的顺治《汉中府志》六卷,清康熙二十八年滕绶天修康熙《汉南郡志》廿四卷,清嘉庆十九年严如煜修嘉庆《汉南续修府志》三十二卷。兹将明嘉靖和清嘉庆两部汉中府志重点介绍,然后再将本专区各县方志一一考证介绍。

1. 明嘉靖《汉中府志》

张良知纂修,嘉靖三十三年(1544)刻印。卷一與地志,卷二建置志,卷三田赋志,卷四水利志,卷五职官志,卷六宦迹,卷七选举表,卷八人物传,卷九典礼考,卷十丛纪。这部方志对汉中的历史沿革考证详尽,从唐尧虞舜时代开始,至明代有较详细的记叙。这部珍贵的府志始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十月,完成于嘉靖二十二年九月,一年告成,嘉靖二十三年七月刊印。现在北京图书馆藏有原版书,陕西省图书馆藏有复印本。

2. 清嘉庆《汉南续修郡志》

嘉庆二十三年汉中知府严如煜纂修。这部郡志是在康熙二十八年(1689)滕天绶撰写的二十四卷本《汉南郡志》的基础续修的,因而卷首题“汉中知府楚南严如煜重辑”,此志在嘉庆二十三年后刻,印数不多,原书版在同治年间太平天国战争中毁于战火,流传极少,所以民国十四年重新刻版印刷,共十二册三十二卷。

图源:《汉南续修郡志》 国家图书馆

三、下辖县志成果斐然

在府志之外,汉中下辖各县的县志编纂也成果斐然,共同构成了一个详尽的地方文献网络:

《南郑县志》:作为汉中附郭首县,其志书编纂尤为受重视。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王行俭修纂的《南郑县志》,以及光绪年间纂修的《续修南郑县志》五卷,系统地保存了县域内的历史资料。民国十年郭凤洲、蓝培原纂修《续修南郑县志》七卷,这部志书虽纂修于民国,仍为木刻印刷,刻印尚好,流传较广,是一部反映新旧交替时代的一部地方志。 

图源:《南郑县志》乾隆十六卷 (清)王行俭纂修  国家图书馆

《城固县志》:城固县从明代嘉靖至民国共纂修过三部县志,即明嘉靖四十五年杨守正、胡琏的六卷本,此志只有北京图书馆收藏一部,是海内孤本。其次是清康熙五十六年王穆纂修的十卷本,民国黎锦照纂修的一册不分卷。此外有清光绪年间佚名下分卷的抄本《城固县乡土志》一册。

图源:《城固县志》康熙十卷 (清)王穆纂修 国家图书馆

《洋县志》:洋县历朝纂修的县志有明隆庆三年(一五六九)知县阎邦宁纂修《洋县志》,仅见记载未见流传。现在存世流传的县志有康熙三十三年邹溶的《洋县志》八卷。光绪二十四年张鹏翼的《洋县志》八卷。此外有清末未著撰者姓名的《洋县乡土志》两卷。康熙《洋县志》不但纂修的年代早,在体例卷目上多与传统的旧志书不同。历代兵变僭乱虽视为灾异,但收集资料较广,记载考证详实。其中特别记载了历代当地农民起义的资料,确是保存了有价值的历史材料。

图源:《洋县志》光绪八卷 (清)张鹏翼纂修  国家图书馆

《西乡县志》:历代纂修的县志有清顺治时知县张台耀纂修的一部,未见流传,王穆在康熙五十七年县志序中评论这部县志说“挂少遗多,未克尽善”。流传至今者有康熙二十二年史左、陈鹏程纂修的县志十卷。康熙五十七年王穆、夏荣纂修的县志十卷。道光八年张适槐纂修的县志六卷。民国二十二年佚名纂修县志二十卷。另有一册抄本西乡县乡土志不分卷,阎佐尧纂修,陕西省图书馆收藏。

图源:(民国)《西乡县志》二十卷卷首一卷附录一卷 国家图书馆

此外,《佛坪县志》《镇巴县志》《宁羌州志》(后改宁强县)《沔县志》(后改勉县)《留坝厅志》《略阳县志》等也各有纂修,虽部分志书存世稀少,但它们共同勾勒出汉中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整体脉络。

汉中地区的旧志编纂历程悠久而曲折,从明清到现代,一代代修志人孜孜不倦地笔耕不辍,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旧志不仅是研究汉中历史的重要资料,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文化桥梁。在传统文化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保护和利用这些旧志资源,挖掘其中蕴含的历史智慧和文化价值,对于我们传承历史、服务当代、启迪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陕西省方志馆微信公众号

主办单位: 汉中市地方志办公室主办     
地址:陕西省汉中市民主街市政府4号楼

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038号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916-2626123 (办公室)

备案号:陕ICP备14003207号-2
网站标识码:610700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