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中记忆】汉中老城墙
2025-04-11 10:32
来源: 汉中市地方志办公室 访问量:
打印
汉中在历史上最早叫南郑。汉中城墙很古老,史书记载,始建于战国初期的秦厉共公26年(公元前451年)。到了公元前206年,刘邦做了汉王,对城墙进行了扩建。这时,“大城周四十二里,城内有小城,南凭流津,北结环雉,金镛、漆井,皆汉所筑也”。可见汉中城墙在2200多年前已经十分宏伟。
汉中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诸葛亮屯兵汉中,六出祁山,北伐曹魏;唐德宗避难汉中,回长安后用当时的“兴元”年号改汉中为兴元府;北宋时期,汉中是南北“茶马互市”的商贸重镇;南宋时,汉中又以北瞰秦陇、南蔽巴蜀的地理优势,成为名臣汇聚、志士云集的前沿。  
明清两代,汉中城墙又多次整修,并出现四面城门的名称,东西南北依次为朝阳门、振武门、望江门、拱辰门。据明万历年间修城的记载,城外墙以砖砌固。四门上各建有两层彩绘楼阁:“禁人耕于城畔,以固城根,环以池,阔十丈,深八丈八尺”。清代,东城门为三道门,中间有瓮城,其他三面都是两道门。为了防止汉江河洪水袭入城里,南门口的外城门向东打开。城门内侧各修登城斜道一条,便于上下守备。城墙上还设有月楼、敌楼,城门外有吊桥。四面城门上的楼阁,老汉中人习惯叫作“城门楼子”。除了城门楼子,城墙东南角上还有一座两层古楼叫“三台阁”,与下边的汉王饮马池相映,是文人雅士玩赏的去处。随着冷兵器时代的结束,汉中古城墙从二十世纪初开始逐渐走向衰败。 
后来虽说城门楼子没有了,但城墙整体风貌依然还在。经常可以看见儿童少年在城墙上放风筝,或从城墙底下的泄洪洞口爬出爬进玩耍。空闲时,大人小孩都爱去城墙上眺望。春季,翠绿的护城河堤上槐花盛开;秋天,又变成一幅芦花摇曳的长卷。护城河的水是由古山河堰引来的褒河水,环绕老城一圈后流入汉江,因此,偶尔可见渔舟摇至城下。至于城东南角饮马池畔的三台阁上,更是终年游人不断,或赏景或打拳或下棋或看书读报,人们悠闲地徜徉于古城之上。  
上世纪六十年代,人们在城墙上挖土取砖,一段一段的城墙被开挖成庄稼地,汉中老城墙几乎消失了。前些年人们在民主街城墙豁口处修复了一段城墙,墙脚下的一家面皮店也取名老城墙面皮。虽然昔日那道壮丽的城墙风景不在了,但他的影响却没有磨灭,东关、西关、南关、北关这些以方位命名的地址,仍让人回想起老城墙当年的规模;县街、府街、明德街、周公巷、文庙巷、会馆巷、公安巷,这些以署院和寺庙命名的街巷,还会使人感受到旧城的庄严;碗铺街、管子街、皮坊街、伞铺街、挂匾巷、米市巷、石灰巷、当铺巷,依然注释着旧城市井的繁华;古汉台、拜将坛、莲花池、饮马池,总是让路过的行人想起老城曾经的悠久历史。
作者:张尚中

主办单位: 汉中市地方志办公室主办     
地址:陕西省汉中市民主街市政府4号楼

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038号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916-2626123 (办公室)

备案号:陕ICP备14003207号-2
网站标识码:610700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