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风起,汉江潮涌。在城固县博望村的苍柏掩映下,一座历经两千余年的墓冢静默伫立——这里长眠着“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
翻开泛黄的古籍,墨痕斑驳处,记载着不同朝代对这位伟人的追忆:
明嘉靖《城固县志》载“汉博望侯 张骞墓 ,西五里 。”
清康熙《汉南郡志》记“乡贤祠在文庙西,祀博望候张骞……”
今日
让我们循着志书的指引
穿越时空
探访这位走向世界的先驱
他的故事
藏在这一页页志书的字里行间
“张骞 城固人也。武帝时为郎。时匈奴破月氏,月氐怨匈奴,无与共击之者。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氐。径匈奴,单于留骞十余岁,骞持汉节不失。居匈奴西,因与其属亡乡月氐,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遣骞,为发译道,抵康居。康居传致月氐。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拜骞为中郎。又使鸟孙,乌孙送骞还,使数十人,马数十匹。由是,大宛、大夏、康居、大月氐、身毒、于阗等旁国,始通于汉矣。封博望侯。”
“张骞 邑人。汉武帝时,持节使月氏,通〔西域〕(东南夷),十三年始还,封博望侯。元狩元年(前122),遣博望侯张骞使西域,复事西南夷。张骞自月氏归,言西域诸国风俗。大宛多善马,大夏邛竹杖。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天子忻然,以骞言为然,乃复使西南夷。”
“张骞 汉武帝时,持节使月氏,通东南夷,十三年始还,封博望候。元狩元年,遣博望侯张骞使西域,复事西南夷。张骞自月氏归,言西域诸国风俗,大宛多善马,大夏邛竹杖。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所至,遍于四海。天子欣然,以骞言为然,复事西南夷。”
……
每一页泛黄的志书
都是历史馈赠给今天的信物
每一株苍翠的汉柏
都在诉说着跨越时空的敬意
让我们以最虔诚的心,在这个春和景明的时节,向那位用双脚丈量东西方文明的使者,献上最深沉的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