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探索留坝经济转型,确立生态立县战略──《留坝县志(1997~2011)》书评
2022-05-07 10:27
来源: 留坝县地方志办 访问量:
打印


  本书的序言中说:盛世修志,志载盛世。2011年,我县紧承前志启动了第二轮修志工作,记录了1997年至2011年留坝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这十五年,正是留坝县顺应国家改革开放大潮、实现县域转型的时期,也是留坝县社会变革最为剧烈、深刻、全面的时期,更是留坝县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的时期。这十五年,留坝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地,科学确立了“生态立县、药菌兴县、旅游强县”发展战略,谋求旅游产业“一业突破”带动各行业各领域全面发展,全力打造精美富强、宜居和谐的山水家园,创造了山区小县打造旅游强县的留坝奇迹。可以说,在这十五年里,全县干部群众用智慧和汗水书写了气势恢宏的奋斗史,当永载史册。

  一、阅读志书,增加对县情了解

  十五年来,留坝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各个部门及广大人民群众,贯彻执行中央、省、市精神,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发展的局面蓬勃向上,发展的势头欣欣向荣,发展的成果令人振奋。其中,笔者认为有特色的突出方面体现在:

  (一)县域经济实力大幅提升。1997年以来,全县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三次产业结构由1996年的17∶11∶23调整到2011年的28∶22∶50。2011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66亿元,是1996年国民生产总值9934万元的6.6倍,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48万元,是1996年的6.7倍。201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6亿元,是1996年的2.2倍。完成财政总收入3469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36万元,分别是1996年的2倍和2.7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是1996年的3.7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亿元,是1996年消费品零售总额9498万元的2.3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00元,是1996年农民人均收入949元的5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600元,是199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425元的6.8倍。2011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58亿元,是1996年的447倍。2007年留坝县被评为全市“综合工作先进县”2008年、2010年分别获汉中市委、市政府“重点项目建设先进县”,2009年被汉中市委、市政府表彰为“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县区”,2010年获“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

  (二)生态优先筑牢绿色发展基础。1997~2011年,留坝县经济发展思路由资源消耗发展型逐渐转变为生态优先发展型──关停上百家淘金、采砂和矿山开采等企业,从源头禁止破坏环境的行为,同时积极推进封山育林、人工造林,使森林覆盖率增加到88.6%。

  1999年,陕西省率先开展退耕还林试点工作,留坝县实施退耕还林800公顷。2002年国家全面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自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至2011年,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草)面积7886.67公顷。其中,还林2000公顷、还草20公顷、配套宜林荒山4666.67公顷、封山育林1200公顷。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全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森林覆盖率提高2个百分点。

  2001年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2010年“天保工程”一期结束时,累计完成公益林建设任务6600公顷,其中人工造林2266.67公顷、封山育林4333.33公顷。实施天保工程后,随着天保政策的广泛宣传和管护措施的不断加强,乱砍滥伐、乱捕滥猎、乱占乱垦林地等案件逐年下降;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防治得到有效控制,森林资源质量逐年提高,森林的各种功能也得到修复,日益减少的野生动物种群和数量增加,水土流失现象得到控制。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到176133.33公顷,有林地面积达到166346.67公顷,分别较天保工程实施前的1998年增加了2820和12613.33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达到1190.9万立方米,较1998年净增99.4万立方米,年均净增9.9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88.6%,较1998年的74.9%增加了13.7个百分点。累计减少木材采伐量45万立方米,按林分平均蓄积量71立方米计算,累计减少林地损失6333.33公顷,有林地面积增加了12613.33公顷。

  (三)农业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药菌渔果菜”五大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建成千亩西洋参、万亩高山蔬菜、万亩干果和百万筒食用菌基地,大鲵养殖场发展到1000余个,留坝县被确定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国银杏示范基地县”。

  1997~1998年,县政府下发《关于印发留坝县“九五”农业产业化规划的通知》《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的通知》和《关于加快山地农业综合开发的决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以推进“林、菌、果、药、畜”五大农村主导产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对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进行安排部署,实施山地开发5000亩、山坡水平梯地改造5500亩。

  2003年,突出发展以黄姜、西洋参为主的药业,以猪苓、天麻为主的菌业,以养羊为主的畜牧业和以核桃为主的果业,抓好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促进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全县西洋参、黄姜留存面积分别达到710亩和2.58万亩,栽种猪苓、天麻32.6万窝,示范栽培茯苓4000窝,人工种草和改良天然草场2.1万亩,养羊1.12万只,猪、牛饲养量分别达到2.9万头、5151头,养蜂7484箱。

  2011年,“药、菌、渔、果、菜”五大农村主导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年新播种西洋参269亩,栽培猪苓、天麻80万窝;发展食用菌椴木栽培2万架,袋料栽培308万筒;发展高山蔬菜15万亩(其中魔芋8600亩),养蜂3万箱;新建大鲵驯养繁殖场306个,累计达到1008个;新发展核桃、银杏、板栗等经济林木1.5万亩,累计4.5万亩。

  (四)旅游开发实现大突破。1997~2011年,是留坝县旅游发展投入资金多、建设速度快、景区变化大、社会影响深的时期。全县累计投资3.5亿元,先后完成张良庙景区提升改造工程,建成紫柏山观光索道、登山步道、车行道及游客中心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紫柏山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张良庙—紫柏山国家AAAA级景区创建工作通过验收;成功举办4届紫柏山登山节暨栈道漂流节,在汉中、西安、成都等主要客源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促销活动,留坝旅游的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明显提升,综合效益持续增长。2011年,全县接待游客87.7万人次,是1996年的17倍;旅游综合收入达3.92亿元,是1996年的50倍。2009年以来,留坝县先后被确定为全省“首批旅游强县”和7个“旅游示范试点县”之一,并获省政府“2009年度旅游总收入快速增长县”奖,2008年、2010年分别被汉中市委、市政府授予“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先进集体”“旅游产业发展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五)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1997~2011年全县累计新建、改建公路506千米,通车总里程达648千米,全县80%的行政村通客车,行政村公路通达率100%;宝汉天然气输气管道及硖勉330千伏输变电留坝段建设全面完工,为留坝实现气化工程奠定基础;改造农村电网160处,新建电信、移动、联通基站64个,实现集镇移动通信网络及农村信息服务站全覆盖。自2009年起,累计实施重点项目169个,完成投资11.2亿元,是前一个“五年计划”的6倍。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完成县城河滨路、紫柏广场、北栈河水面景观、建筑立面改造工程,金水湾休闲度假区及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建设稳步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顺利推进,城乡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江口、马道等小城镇建设及31个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农民进城落户有序推进,移民搬迁安置892户3398人,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3%。宝汉高速公路留坝段完成线路选址和初步设计工作。城市“联创”工作扎实有效,“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市级文明县城”创建成功。

  (六)公共支出持续增加。1997~2011年间,县财政累计投入1300万元,实施“蛋奶工程”“两免一补”及学前一年免费教有,全县中小学生普遍受益;累计投入7400万元,新建、改建校4.7万平方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双高普九”工作深入开展,“两基”“普实”通过达标验收;2011年高考本科上线208人,比2006年净增100人。文化广电及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先后建成县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图书楼及6个镇综合文化站、10个村级示范文化活动室、24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76个农家书屋,完成县广电大楼及109个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和136个广播室建设。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有序开展,完成县医院扩建、中医院迁建及卫生综合楼、8个镇卫生院、80个村级卫生室规范化建设,2011年新农合参合率达98.5%,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所缓解。城乡居民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覆盖面稳步扩大,就业再就业工作扎实开展。地震及洪涝灾害恢复重建任务全面完成,累计维修加固农村受损房屋2.56万间,重建房屋1600间。革命老区县申报成功。城乡低保、社会救助力度加大,困难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五五”普法任务全面完成,社会治安公众满意率位居省市前列。1999年、2000年分别被汉中市委、市政府授予“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先进集体”“扫除青壮年文盲先进集体”称号,2009年获陕西省委、省政府“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称号,2010年被汉中市委、市政府评为“五五普法工作先进县区

  二、地方志的作用日益彰显

  县志是一个地方的百科全书,是了解地情、研究地情、发展经济、编写地情宣传资料必不可少的资料库。随着我县“四养一林一旅游”产业建设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地方志工作及地情资源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

  (一)县志为领导决策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有一本县志在手,本地各行各业情况都汇集在一块,就不用费时费力再到各个部门去了解情况。经济社会发展中,有一些引用资料为行业部门提供了丰富权威的人文地情资料,能为领导决策、了解地情,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大部分领导在作决策前都要参考一下县志,它可以为其提供依据。

  (二)县志为县内外学者提供丰富的研究史料。近年来,留坝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和农业农村经济,各部门在编写制定本单位规划和论证时,都不同程度从县志中取用资料服务经济建设。一方面,在招商引资、对外宣传上,有许多是从县志中引用编写的宣传资料,许多文创产品都是基于留坝地情资源。另一方面,在服务农业产业发展上,地情资源有效地支撑了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开发及其品牌建设,已成功取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5个(留坝蜂蜜、留坝香菇、留坝黑木耳、留坝板栗、留坝白果);同时,成功取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注册的地理标志集体商标6个(留坝蜂蜜、留坝棒棒蜜、留坝香菇、留坝黑木耳、留坝西洋参、留坝猪苓),以上品牌产品的溢价效益是非常明显的,比如,留坝蜂蜜产地价格已经从20元/斤涨停在40元~80元/斤的价格区间,留坝蜂蜜市场流通价格已经从35元/斤涨停在70元~125元/斤的价格区间,留坝中蜂产业享受到了133%~150%的价格增长效益,实现了稳定增收脱贫致富。

  (三)县志为地方经济与农业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持。本县这几年,大力发展经济,招商引资,对外旅游形象宣传时编写的宣传资料,有许多是从县志中引用的。还有,在农业产业发展上,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开发上、地理标志品牌建设等方面,已经发挥了地情资源的支撑作用。各部门在写制定本单位规划和论证时,都不同程度从县志中取用资料。

  (四)县志是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必备教材。《留坝县志》人物篇中记载着许多革命先烈、仁人志士以及本县做出很大贡献的先贤及先进模范人物。先烈们的革命精神感人至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们为国为人民做贡献,还有许多英雄模范人及各行各业的精英,他们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很大贡献,也激励着后来人们。尤其是优秀共产党员“张前福”在90年代初就撰写《香菇室外木屑栽培实验初报》的优秀论文,表面我们就是沿着前人探索的农业产业道路再奋进。

  总之,地方志的社会作用还有很多,这里只是列举现实生活中几例,仅是抛砖引玉,希望县志和各类志书能引起广大人民群众关注,让地方志走入寻常百姓家,进入千家万户。

  三、几点建议

  (一)面对即将启动的新一轮县志编撰工作,建议在今后县志编撰工作中,加大在民生领域和脱贫攻坚期间英雄事迹的篇章比重。

  (二)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就是县志的主要内容,建议跳出县志之外,多举办些与社会群体群众互动的专题活动,要通过与社会的互动活动,让更多地群体群众近距离认识、理解、支持县志事业的不断发展。

  (三)信息化时代,网络应该是县志传播学习的新平台,建议加大网络县志、电子县志的创新与三产融合发展的工作力度。

  掩卷深思,“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从历史发展进程中汲取经验教训,对于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而言,就是用智慧去把握规律、指导现实工作。通过借鉴历史智慧,更好地服务当下,体现出应有的担当。我们有理由相信,留坝探索确立的“生态立县、药菌兴县、旅游强县”发展战略是正确的,“四养一林一旅游”的产业尚在发展壮大,今后通过“生态优势变成发展优势,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可持续发展模式,良好生态实现经济变现,让百姓真正享受到生态红利,留坝的未来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地方志事业服务经济社会的贡献将有新的华章!


作者:  留坝县市场监管局干部  贺小七  



主办单位: 汉中市地方志办公室主办     
地址:陕西省汉中市民主街市政府4号楼

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038号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916-2626123 (办公室)

备案号:陕ICP备14003207号-2
网站标识码:6107000014

汉中市地方志办公室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汉中市地方志办公室”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