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与汉中相关的成语典故
2021-04-16 14:54
来源: 《汉中故事》 访问量:
打印

语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成语绝大多数来自浩繁的古代文化典籍和诗词文章,还有一些则来自民间的口头流传等;典故是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约定俗成的词语。成语典故因其言简意赅,生动形象,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积淀,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语言,被广泛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中。汉中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一块有着丰厚历史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沃土,也蕴藏凝练了不少成语典故,散存于史、鉴、方志、小说等群书和人们的世代传说中。现纂集部分内容。

国士无双

《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国士无双】载: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形容才能优异,国中独一无二,同时代风云人物出类拔萃仅此一人。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诸将易得耳,至如信(指韩信)者,国士无双。”

【历史典故】韩信,是淮阴人,他的志向是指挥千军万马,建功立业。反秦起义军楚军经过淮阴时,韩信就带着宝剑投奔了楚军。但是,在楚军中韩信没有获得过任何军功。项羽接掌楚军后,韩信又被任命为宫中警卫队的下级军官。虽然韩信多次向项羽献计,但项羽都不予采纳。

于是,韩信便从楚军中逃了出来,投奔了汉军。却也只是在军中当个小官。幸运的是,在汉军中,韩信有了同汉军丞相萧何交谈的机会。萧何在与韩信多次谈话中发现韩信是一位奇才,便向汉王刘邦举荐,希望刘邦能给予重用。但是当时韩信没有任何功绩,刘邦也就没有看重韩信。韩信见此,估计汉王和楚王项羽一样不会重用自己,就准备再次逃跑。恰好当时有几个军官也要从汉军中逃走,韩信也就跟着他们逃出了军营。将士叛逃后,就有人向萧何报告,萧何听说韩信也在逃跑队伍中之后,来不及报告汉王,就赶忙去追赶他,追了一两天才将韩信追到。萧何带着韩信回到汉营,刘邦见到萧何又惊又喜,责问萧何为什么无缘无故消失。萧何回答说是去追逃跑的将领。刘邦说军营里经常有人逃跑,为何这次你偏偏要去追呢?萧何就回答说:“以前逃跑的将领都是平庸之辈,但韩信却是国士无双的奇才,普天之下找不出第二个人。如果您决意同项羽争夺天下,除了韩信您再也找不到可同您计议大事的人了。”

刘邦见萧何如此这般推荐韩信,也就动心了,于是立即提拔韩信为大将军,统领全军诸位大将。全军对汉王的举动非常惊讶,但是萧何的判断是正确的。此后韩信率领汉军,每战必胜,立下了赫赫功勋,并最终帮助刘邦统一了天下。

廉泉让水

《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廉泉让水】载:比喻某地风土习俗淳朴。《南史·胡谐之传》:“(范柏年)见宋明帝,帝言次及广州贪泉,因问柏年:‘卿州复有此水不?’答曰,‘梁州唯有文川、武乡、廉泉、让水。’又问:‘卿宅在何处?’曰:‘臣所居廉让之间。’”语义:比喻为官廉洁,后亦形容其地风土习俗淳朴。

【历史典故】南北朝时,宋明帝年间(465472),梁州辖今陕南、川北等广大地区,州治南郑(今汉中汉台)。一次梁州州将刘亮派范柏年进京觐帝咨事。来到京城后明帝戏问范:“爱卿,广州有水名曰贪泉,据说那里出的贪官均与饮此水有关,此事你可听说没有?”

所谓贪泉,据史书记载。晋时,广州石门有一奇泉,谁饮此泉之水,就会视钱如命,贪得无厌,故人称“贪泉”。那时广州弊政猖獗,均传与此有关。后来朝廷命吴隐之出任广州刺史,让他除弊兴利。吴到广州首先喝了贪泉之水,并说:“为官贪廉与泉水何干?”同时吟诗一首言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变心。”是说前人饮了贪泉之水就会思念千金之财。如果让伯夷、叔齐这样的清廉者饮用,他们是绝对不会变得道德沦丧的。吴任职期间,从严治吏,为官廉洁,广州河清海晏。

范柏年思忖之时,明帝一语双关地问道:“梁州是否有这种地名?”范稍加考虑而答:“圣上明察,梁州唯有文川、武乡、廉泉、让水。”

明帝接问:“爱卿宅居何处?”范答:“卑臣寒舍居于廉、让之间。”范柏年巧妙对答无懈可击,既说明他任职之地民风淳朴、人性谦逊,又暗示自己为政清廉,不事权贵,受到梁州百姓称赞。

据《水经注·沔水》载:“廉水出巴岭山,北流迳廉川,故水得其名。”廉水源自山泉,便为廉泉;忍水发源于南郑新集西北部的梁山腹地铁炉乡,在新集处与廉水汇合。由于“忍”“让”二字意思相通,双声对转,故忍水即范柏年所说的“让水”。(王博《汉江边的文化情怀》)

千金一笑

语同“千金买笑”,《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千金买笑】载:以极高代价博取美女一笑。语本《史记·周本纪》,周幽王宠妃褒姒不爱笑,王命举告警烽火,使诸侯来援救。“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东周列国志》第二回:“幽王曰:爱卿一笑,百媚俱生,此虢石父之力也!遂以千金赏之。至今俗语相传‘千金买笑’,盖本于此。”

【历史典故】西周周厉王贪财好色,昏庸残暴,引起国人不满。公元前841年“国人(平民)暴动”,周朝从此衰落,社会动荡不安。到了周幽王统治时期,更加荒淫无度,无心朝政,国势更衰。周幽王喜爱的汉中女子褒姒,长得很美,却不爱笑。于是周幽王派人贴出告示:谁能让褒姒笑,就可以得到千两金子。奸佞大臣虢石父给周幽王出了一个烽火戏诸侯的主意,周幽王听后觉得不错,于是就派人在烽火台上点火。各个诸侯都带领人马匆匆来救,结果并没有敌人。褒姒看到这种情况,开心大笑。于是赏给虢石父千两金子。

谁也没想到,后来西戎军真的打进了都城,尽管烽火台上不断以烽火告急,却无人理会,诸侯们都以为是周幽王在玩耍胡闹。结果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后人皆曰:赫赫宗周,褒姒灭之。但据记载,周幽王主动进攻申国,申侯联络犬戎打败了周幽王,西周因而灭亡。认真分析这一历史事件不难看出,幽王荒淫昏庸、大臣阿谀奉承,举国上下人心所背,危机四伏,这才是西周灭亡的真正原因。

失笑喷饭

《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失笑喷饭】载:吃饭时看到或听到可笑的事,忍不住发笑,把嘴里的饭喷出来。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发函见予诗,失笑喷饭满案。”多用于描写值得高兴或可笑的事情。

【历史典故】《盐亭县府志》载,当年,文同任洋州(今陕西洋县)知州时,别人都觉得那里是穷乡僻壤,但文同却十分惬意,因为这里满山满谷都是竹林,文同时往观察,因而画竹益精,并经常与表弟苏轼诗词往来唱和。一日,文同与夫人同去观竹,晚饭仅有竹笋下饭。正吃间,收到东坡一书信。东坡除了照例嘘寒问暖外,还附了一诗:“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文同读罢诗句,忍俊不禁,放怀大笑,喷饭满桌。意谓有如此亲家,“清贫太守”譬喻恰当。文同后经常坦言:世无知己者,唯子瞻(东坡的字)识吾妙处。自此,“清贫太守“这个美名,不胫而走。喷饭满案,也成为一段文坛佳话,又衍化为“失笑喷饭”的俗语。

胸有成竹

《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胸有成竹】载:画竹子,心中先有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拿定了主意。语本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宋晁补之《赠文潜甥杨克一学文与可画竹求诗》:“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也作“成竹在胸”。

【历史典故】北宋熙宁八年(1075),文同任洋州(今汉中洋县)知州。文同善诗文书画,尤擅长画墨竹。文同为了画好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竹子的各种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文同长年累月地对竹子作了

细微地观察和研究,所以画起竹子来,他都显得非常从容,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有个名叫晁补之的人,称赞文同说“文同画竹,早已胸有成竹了”。

一马当先

《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一马当先】载:形容走在最前列,起带头作用。

【历史典故】三国时,黄忠的军队来到定军山下,黄忠找法正商量攻打定军山的作战方案。法正指着定军山西面的一座高山说:“这座山比定军山高,如果攻占它,居高临下,定军山上的情况就看得一清二楚,拿下定军山易如反掌。”黄忠抬头观察了一番,当天半夜就发动了进攻,占领了山头。法正说:“老将军,请您带领军队在半山腰,我在山顶监视。夏侯渊的军队来攻打,我就举旗帜为信号。举白旗,老将军就紧守不出击;举红旗,就立即冲下山狠狠地打。这样,一定能取得胜利。”黄忠完全赞成。

夏侯渊得知对面的高山失守后极为愤怒,下决心把它夺回来。张郃劝他说这是法正的计谋,应该坚守,绝不可出去。但是,夏侯渊听不进去。他亲自带领一支军队下山,围住那座高山,大声叫骂,向黄忠挑战。法正在山顶上举起白旗,黄忠看见,守在山腰不下来。到了下午,法正发现魏军已经疲劳,乘他们没有防备,连忙挥舞红旗。黄忠看到信号后,发起进攻。随着一片喊杀声,黄忠已飞冲到夏侯渊面前,夏侯渊被连头带肩砍作两段。

黄忠斩了夏侯渊,夺下了定军山,为夺取整个汉中扫除了障碍。

偃旗息鼓

《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偃旗息鼓】载:收起军旗,停止击鼓。多用于军事方面,后亦用于日常行动方面。一指军队秘密行军。见《三国志·蜀书·赵云传》:“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云入营,偃旗息鼓,公军疑有伏兵,引去。”一指休战或停止批评攻击。语出《新唐书·裴光庭传》:“突厥受诏,则诸蕃君长必相率而来,我偃旗息鼓,不复事矣。”

【历史典故】典出《三国志·蜀书·赵云传》。据载:蜀将黄忠杀死曹将夏侯渊,并夺取战略要地。曹操非常恼火,把米仓移到汉水旁的北山脚下,亲率20万大军向阳平关进军,大举进攻赵云营寨。赵云的副将张翼见曹兵来势凶猛,便要关闭寨门拒守。赵云偃旗息鼓命令弓弩手埋伏在寨内,下令大开营门,自己单枪匹马站在门口等候敌人。生性多疑的曹操追到寨门口,心想,寨门大开,必有伏兵,即匆忙下令撤退。就在曹操调头后退的时候,蜀军营里金鼓齐鸣,杀声震天,飞箭如雨,曹军惊慌失措,夺路逃命,自相践踏。赵云趁势夺了曹军的粮草,杀死曹军大批兵马,得胜回营。

一身是胆

《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一身是胆】载:全身都是胆。形容极其勇敢,常用于对勇士的赞扬。《三国志·蜀书·赵云传》“以云为翊军将军”句,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历史典故】典出《三国志·蜀书·赵云传》。曹操亲率20万大军向阳平关大举进攻,刘备和诸葛亮商议退敌之计,诸葛亮说:“现在曹操由于粮草没有准备好,所以还不敢轻易进兵。此时如果派一支部队去攻打曹营,把曹军的粮草烧掉,便能大大挫伤曹军锐气。”老将黄忠再三请求出战,诸葛亮便派他和赵云(字子龙)一同领兵前往。黄忠争打头阵,但曹军早有准备,与黄忠厮杀起来。黄忠前后受敌,被围困未能取胜脱身。赵云便带领几十名轻骑兵杀入重围救出他们。曹操亲自带兵追赶赵云。赵云寡不敌众,退回汉中营地。部将们劝赵云闭门防守拒敌:不料赵云反而下令打开营门,叫一部分士兵埋伏起来,然后放倒军旗,停止击鼓,自己单枪匹马挺立在营寨门外,准备迎敌。天快黑的时候,曹军赶到。曹操见蜀军营中毫无动静,又见赵云单枪匹马挺立营寨门外,威风凛凛、毫无惧色,怀疑有伏兵,恐怕中了赵云的计谋,不敢贸然进攻,便收兵回营。赵云领兵紧紧追击,杀声震天,金鼓齐鸣。曹军因昏暗难辨,摸不清赵云到底有多少兵马,吓得溃不成军,丢盔弃甲,争相逃命,死伤无数。赵云以少胜多,反败为胜。战后刘备亲临军营慰劳将士,封赵云为虎威将军,赞誉他“一身是胆”。

嶓冢导漾    东流为汉

语出《尚书·禹贡》:“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嶓冢山,又名汉王山,呈东西走向,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境内。

【历史典故】在距今四千多年前的尧帝时期,神州洪水成灾,到处如汪洋大海,为治理洪水,舜帝命禹治水。禹为探索治洪办法,沿汉(即汉江)查看到源头即今宁强县烈金坝嶓冢山北麓的石牛洞,根据洪水的走势,采用疏导洪水的办法治理洪水,效果甚佳,并推广治洪方法取得成功,夏禹也因此而受舜帝禅让为帝。夏禹在嶓冢山治水时曾在石牛洞高155厘米、长310厘米的石牛背及臀部刻了八个字径35厘米的大字。经许多古人研认和考究,方知为夏禹治水所刻“嶓冢导漾,东流为汉”。《续修陕西通志》载:“……至嶓冢禹迹,在山腰深洞中,汉(水)源出其下,人迹罕到,仅得八字状若云中之龙,绝非后人所能伪。”《陕西省金石志》认定前述八个字是夏禹治水的遗迹,并称石刻为“禹王碑”。这八个大字,久而久之便成了成语,比喻水路被堵或人对某事想不通,应采用疏导的方法解决。

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

《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载:比喻事情的成功失败都出于一个人。宋代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绐韩信》:“韩信为人告反,吕后欲召,恐其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称陈豨已破,给信曰:‘虽病强入贺。’信入,即被诛。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

【历史典故】典出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据载,韩信经萧何举荐被刘邦任为大将军,为汉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汉朝建立后被封为楚王。晚年的刘邦最怕在自己百年之后,政权旁落他人,为了刘姓政权的长治久安,必须铲除隐患。他认为在诸位将领中,功劳最大、才能最强、威望最高的功臣就是最危险的敌人。因此,韩信首当其冲。可是,除掉韩信谈何容易!刘邦明白就是自己出马也未必能取胜,其他诸将更不是韩信的对手。刘邦先是用计生擒了韩信。此时的韩信才明白过来,感叹地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刘邦将韩信押回京城后,念其功高且又无罪证,又赦免了韩信,改封淮阴侯。削去了王位的韩信,心想自己为兴建汉室出生入死,最后落得个如此下场,既然你刘邦无情,休怪我韩信无义。韩信私下与被任命为赵国相的陈豨相约,陈豨在北方举事,韩信在长安响应。汉高帝十年(前197),陈豨果然举兵反叛。刘邦亲自带兵平叛,长安空虚。韩信准备在长安举事,不幸走漏了消息,有人向吕后告发韩信准备谋反。吕后想把韩信召进宫来,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同萧何商议。最后,由萧何出面,假称北方传回捷报:叛军已败,陈豨已死,邀请韩信进宫向吕后贺喜。韩信哪里想到极力举荐自己而且一向过从甚密的萧何会是杀害自己的主谋。结果韩信刚入宫门,就被事先埋伏好的武士一拥而上,捆绑起来。吕后将这一代名将带至长乐宫钟室,残忍地杀害了。民间因此有“成也萧何(韩信成为大将军是萧何推荐的),败也萧何(韩信被杀是萧何出的计谋)”的说法。后来用“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来比喻事情的成败、好坏都由一个人。

韩信将    多多益善

《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韩信将兵   多多益善】载:比喻越多越好。出自《史记· 淮阴侯列传》:“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历史典故】刘邦经常和韩信讨论各位将领的才能,(认为)他们各有高下。刘邦问道:“像我自己,能带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带十万人。”刘邦说:“那对你来说呢?”韩信回答:“像我,越多越好。”刘邦笑道:“统帅士兵越多越好,那(你)为什么被我统辖?”韩信说:“陛下不善于带兵,但善于统领将领,这就是韩信我被陛下统辖的原因了。而且陛下的能力是天生的,不是人们努力所能达到的。”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载:真诚谨慎,尽心尽力奉献毕生精力,到死也不改变。多用于写为事业全心全意奉献一生,至死不变的决心。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历史典故】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为了完成蜀主刘备生前巩固蜀汉政权、兴复汉室江山的愿望,他先后六次率军队攻打魏国,争夺中原。公元228年冬天,诸葛亮又一次集结军队,出兵北伐。出征前,给后主刘禅写了这篇《后出师表》的呈文,分析当时的形势,表示北伐的决心。文章结尾,他写道:“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鞠躬”,是恭敬谨慎,“尽瘁”,是竭尽心力,“已”,是停止。整句话是表示自己要竭忠尽智地拿出全部力量,至死方休。虽然有史学家认为《后出师表》并非诸葛亮所作,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八字却准确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精神品质。在中华历史文化中,诸葛亮是人们心中智谋出众与忠诚敬业的历史表率。

明修栈道     暗度陈仓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意指从正面迷惑敌人,用来掩盖自己的攻击路线,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引申意: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使敌人不备的策略,也比喻暗中进行活动。比喻用假象迷惑对方以达到某种目的。这是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谋略。

【历史典故】《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后,就向各诸侯分封领地,其中把巴蜀、汉中三郡分封给刘邦,立为汉王。刘邦在去领地途中令部下烧毁了栈道,他这是向项羽表白没有向东扩张的意图。刘邦待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后,便抓住时机迅速挥师东进,其野心是要与项羽一争,韩信便出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

陈仓是刘邦进入关中的必经之地,两地之间有险山峻岭阻隔,又有雍王章邯的重兵把守。刘邦按韩信的计策派了最信任的大将——樊哙带领一万人去修五百里栈道,并以军令限一月内修好。当然,这样浩大的工程即使三年也不可能完成。正是这一点,迷惑麻痹了陈仓的守将。陈仓的雍王章邯万万没想到刘邦的精锐部队摸着无人知晓的小道翻山越岭偷袭了陈仓。刘邦通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顺利挺进关中,站稳了脚跟,从此拉开了他开创汉王朝事业的大幕。

弃之可惜     食无所得

《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弃之可惜】载:语出《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备因险拒守”,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主簿杨修便自严装,人惊问修;‘何以知之?’修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用来比喻无多大用处,但又不忍舍弃的东西。

【历史典故】公元217年,刘备派兵进攻汉中。经过激战,终于杀死守将夏侯渊,拿下了汉中。夏侯渊被杀,汉中失守的消息传到长安,曹操立即率领大军前往汉中。但大军开到汉中城外时,发现那里所有的有利地形都已被黄忠等抢占,一时难以取胜。双方相持了几个月,曹军的处境越来越不妙。一天晚上曹操用饭,发现菜中有一碗是鸡肋骨做的汤。他注视着鸡肋,若有所思。正好这时他的亲信夏侯惇来请示当夜口令,曹操随口说了“鸡肋”二字。夏侯惇听了有些奇怪,但也不再询问,照原话传达下去。在营中办理文章、事务的主簿杨修听到“鸡肋”的口令后,马上收拾行装,准备动身。大家见他这样,都问他怎么知道将要退军。杨修回答说:你们都知道,鸡肋这东西丢弃它可惜,但吃起来又没有什么肉。以它来比喻汉中,不攻下来可惜,但攻起来又不那么容易。所以我知道魏王打算退军了。众人听了将信将疑。第二天,曹操果然下令回师,大家这才信服。后曹操忌杨修大才,把杨修杀掉,但“鸡肋”之词却流传天下。

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千里之外

《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千里之外】载:在后方军帐之内作出谋划,指挥前方作战稳操胜算。语本《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汉书·高帝纪下》作“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历史典故】西汉初年,天下已定,汉高祖刘邦在洛阳举行盛大的宴会,喝了几轮酒后,他向群臣提出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会取得胜利?而项羽为什么会失败?”高起、王陵认为高祖派有才能的人攻占城池与战略要地,给立大功的人加官晋爵,所以能成大事业。而项羽恰恰相反,有人不用,立功不授奖,贤人遭猜疑,所以他才失败。汉高祖刘邦听了,认为他们说得有道理,但是最重要的取胜原因是能用人。他称赞张良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子房为张良的字)。”意思是说,张良坐在军帐中运用计谋,就能决定千里之外战斗的胜利。这说明张良计谋多,善用脑,善用兵。后来人们就用“运筹帷幄”表示善于策划用兵,指挥战争。

一人得道     鸡犬升天

一个人得道升天,连他的鸡犬也随之飞升成仙。后来比喻一个人发迹了,同他有关系的人都跟着得势。

【历史典故】据陈显远先生编著的《汉中碑石》载,汉灵帝熹平至元和年间(168184),人们为成固(今城固县)“唐公房拔宅升天”建庙、立碑,对这位仙人顶礼膜拜。该碑镌刻着一个神奇而动人的故事。其碑文称,汉居摄二年(7),今城固县许家庙有一个名叫唐公房的人,在汉中郡(治西城,今安康)衙做官。一天在城固老家遇到一位修仙得道的真人,他拜这位真人为师,并给师傅送去鲜美的甜瓜品尝,真人感其诚心,让他到婿谷口山上赐给其仙丹。公房服了仙丹后,能辨别鸟兽语言,行走如飞,数百里外郡府转眼即到,乡亲们和郡守都十分惊讶。汉中郡守老爷遂跟公房学道,始终不得其法。以为公房留有一手故意不教,欲加害于公房和家人,命手下人去城固捉拿唐妻及子女。唐把这一情况告诉师父,真人说不必惊慌,他有一种仙药服后即可飞天而去,逃离厄运。唐妻留恋房舍及禽畜,仙人又给房屋涂上仙药,全家人和禽畜都服了仙药,“须臾,有大风玄云来迎公房妻子,房屋、六畜,倏然与俱去”。于是“鸡鸣天空”“狗吠云中”。这就是该碑记载的唐公房全家“白日升天”和“拔家飞升”的故事。这通有名的汉碑于1970年由城固调往西安,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第三展室。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地理巨著《水经注》、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欧阳文忠集》中,也都载有这个异闻。

语曰天汉     其称甚美

【历史典故】古人的认知中,横亘天空的银河与横卧黄河、长江之间的汉水,形成天地对应关系。汉水的源头之地、上游之城汉中,自古被赐予“天汉”美称,就是这种观念的产物。《汉书》记载,公元前206年鸿门宴后,刘邦被项羽分封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今汉中市汉台区)”。不久刘邦就率众从子午道来到汉中,由于当时包括汉中在内的西南地区还是蛮荒之地,刘邦心中自然不快。与刘邦同来汉中的萧何劝告刘邦说:“虽王汉中之恶,不犹愈于死乎!”且“语曰‘天汉’,其称甚美”,所以“愿王汉中”。刘邦听后十分高兴,拜韩信为大将,经过精心准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灭掉三秦王,一举夺得天下。刘邦在取得天下之后,定国号为“汉”。

大汉王朝建立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古老的华夏民族在汉朝之后逐步被称为“汉族”,语言、文字也统称为“汉语”“汉字”,这与大汉王朝的创建与强大,与作为大汉王朝发祥之地的汉中,与具有神性力量的汉水,有着血脉联系。

峣峣者易缺    皦皦者易污

《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峣峣易缺】载:比喻刚正不阿的人往往不容于世。语本《后汉书·黄琼传》:“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意指品行高洁如玉石之白者,最容易受到污损;性情刚直卓尔不群的人,往往容易横遭物议。

【历史典故】据查,这条成语最早出自曾任东汉顺帝、冲帝、质帝三朝太尉的汉中人李固《遗黄琼书》。据《后汉书·李固传》载:李固,字子坚,汉时汉中南郑县柳林小营村(今属城固县)人,是曾任东汉少帝刘懿司徒(即丞相)的李郃之子。生于公元94年,被权臣害死于公元147年。李固少时好学,博古通今,耿直勤政,善于安民,曾任三朝太尉,后被诬陷害死。李固一生辉煌于东汉,曾被誉为“北斗喉舌”,现代史学家范文澜还称“李固是耿直派的首领”。李固在位时,曾给贤士黄琼写信说“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作为互勉,并成了古今名言警语,被人常作座右铭或引用。因此,“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也就成了固定的成语。

空城计

“空城计”泛指在危机四伏的处境下,掩饰力量空虚,骗过对方的具有高超智慧的策略。今多以“空城计”用为并无实力而虚张声势。出自《三国演义》。

【历史典故】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中:“孔明差心腹人,分路报与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官吏军民,皆入汉中。又遣心腹人到冀县搬取姜维老母,送入汉中。孔明分拨已定……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抚琴……(司马)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蜀将马谡因刚愎自用而失守街亭,司马懿乘胜率军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将可遣,乃定空城计,大开城门,自坐城楼抚琴饮酒以待,司马懿疑有埋伏而退兵。诸葛亮乃斩马谡以正军纪。

现汉中市勉县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侯祠内有“城楼”“琴台”等景点,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孔明上演“空城计”的场景。

弹琴退兵

语出《空城计》,据说当年诸葛亮北伐曹魏,因街亭失守,退兵西城,鉴于兵少将寡,难敌追兵,于是大开城门,登上城楼,强作镇定,焚香抚琴。司马懿追及,见此情景,深知诸葛亮谨慎,疑有埋伏,遂退军而去。“弹琴退兵”显示了诸葛亮的高超智慧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用于形容有智慧的人善于运用心理战术和伪装战术,沉着冷静、临危不惧、处难不惊,从而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历史典故】见“空城计”。

笑容可掬

“笑容可掬”形容一个人满面笑容的样子。

【历史典故】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于是孔明离西城望汉中而走。

名垂青史

青史:史书,古人在竹简上记事,故称青史。意思是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

【历史典故】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张永年反难杨修 庞士元议取西蜀》:(张)松曰:“……明公先取西川为基,然后北图汉中,收取中原,匡正天朝,名垂青史,功莫大焉。”……玄德拱手谢曰:“青山不老,绿水长存。他日事成,必当厚报。”

天与人归

上天赐予,人心归附。旧指帝王受命于天,并得到人民拥护。现比喻人心所向、符合自然规律的事情。

【历史典故】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张永年反难杨修 庞士元议取西蜀》载:不若乘此天与人归之时,出其不意,早立基业,实为上策。

军令状

军令状指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文书,表示如果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处罪。军令状的起源和军队行军作战有着密切的关系,其目的是加强指挥官的责任感,确保战斗的顺利。现泛指接受某项重大任务后写的保证书,范围也不仅仅是局限于军队。

【历史典故】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云长曰“愿依军法!”孔明曰:“如此,立下文书。”云长便与了军令状。第六十七回《曹操平定汉中地   张辽威震逍遥津》:曹操遂得阳平关并诸寨。张卫、杨任回见张鲁。卫言二将失了隘口,因此守关不住。张鲁大怒,欲斩杨任。任曰:“某曾谏杨昂,休追曹兵。他不肯听信,故有此败。任再乞一军前去挑战,必斩曹操。如不胜,甘当军令。”张鲁取了军令状。杨任上马,引二万军离南郑下寨。

集思广益

集思广益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听取有益的意见。

【历史典故】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若远小嫌,难相违覆,旷阙损矣……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殷勤,有忠于国,则亮可少过矣。”

男子当战   女子当运

“男子当战   女子当运”意为男子应参战,女子应运粮,发兵打仗没有什么犹豫的。也形容男女参战,全民皆兵。

【历史典故】语出《三国志·蜀书·杨洪传》:先主争汉中,急书发兵,军师将军诸葛亮以问洪,洪曰:“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时蜀郡太守法正从先主北行,亮于是表洪领蜀郡太守,众事皆办,遂使成真。

咽喉要地

咽喉要地一般用于军事上的交通运输通道。比喻地位重要或形势险要的交通孔道。

【历史典故】见“男子当战    女子当运”。

癣疥之疾

癣疥之疾比喻害处较小,无足轻重的小问题和小毛病。

【历史典故】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张永年反难杨修   庞士元议取西蜀》:“(王)累顿首言曰:‘主公今听张松之说,自取其祸。’(刘)璋曰:‘不然。吾结好刘玄德,实欲拒张鲁也。’累曰:‘张鲁犯界,乃癣疥之疾;刘备入川,乃心腹之大患。况刘备世之枭雄,先事曹操,便思谋害;后从孙权,便夺荆州。心术如此,安可同处乎?今若招来,西川休矣!’璋叱曰:‘再休乱道!玄德是我同宗,他安肯夺我基业?’便教扶二人出。”

步步为营

古时军队前进,相隔不远就设下一道营垒,形容作战谨慎。也形容行动小心谨慎,做事考虑周密。

【历史典故】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占对山黄忠逸待劳 据汉水赵云寡胜众》:“却说黄忠与法正引兵屯于定军山口,累次挑战,夏侯渊坚守不出;欲要进攻,又恐山路危险,难以料敌,只得据守……忠慌与法正商议,正曰:‘渊为人轻躁,恃勇少谋。可激劝士卒,拔寨前进,步步为营,诱渊来战而擒之:此乃反客为主之法。’忠用其谋,将应有之物,尽赏三军,欢声满谷,愿效死战。黄忠即日拔寨而进,步步为营;每营住数日,又进。渊闻之,欲出战。张郃曰:‘此乃反客为主之计,不可出战,战则有失。’渊不从……渊分军围住对山,大骂挑战……黄忠斩了夏侯渊,曹兵大溃,各自逃生。黄忠乘势去夺定军山……”

反客为主

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指违反了通常的主客关系,也比喻变被动为主动。

【历史典故】见“步步为营”。

光辉灿烂

光辉灿烂指色彩光亮耀眼,光彩夺目。现比喻事业、前途伟大光明。

【历史典故】典出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占对山黄忠逸待劳 据汉水赵云寡胜众》。却说张郃与夏侯尚来见夏侯渊,说:“天荡山已失,折了夏侯德、韩浩。今闻刘备亲自领兵来取汉中,可速奏魏王,早发精兵猛将,前来策应。”夏侯渊便差人报知曹洪。洪星夜前到许昌,禀知曹操。操大惊,急聚文武,商议发兵救汉中。长史刘晔进曰:“汉中若失,中原震动。大王休辞劳苦,必须亲自征讨。”操自悔曰:“恨当时不用卿言,以致如此!”忙传令旨,起兵四十万亲征。时建安二十三年秋七月也。

曹操兵分三路而进:前部先锋夏侯惇,操自领中军,使曹休押后,三军陆续起行。操骑白马金鞍,玉带锦衣;武士手执大红罗销金伞盖,左右金瓜银钺,镫棒戈矛,打日月龙凤旌旗;护驾龙虎官军二万五千,分为五队,每队五千,按青、黄、赤、白、黑五色,旗幡甲马,并依本色:光辉灿烂,极其雄壮。

等闲视之

等闲:寻常;之,它。把它当成平常的一样看待,不予重视。

【历史典故】典出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魏)延曰:“某为前部,理合当先破敌,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孔明曰:“前锋破敌,乃偏裨之事耳。今令汝接应街亭,当阳平关冲要道路,总守汉中咽喉:此乃大任也,何为安闲乎?汝勿以等闲视之,失吾大事,切宜小心在意!”魏延大喜,引兵而去。

刚柔相济

指待人处世刚强与柔和两者相互调剂、制约、补充、促进。亦指使刚强和柔和的手段互相补充,达到完美结合。

【历史典故】典出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占对山黄忠逸待劳 据汉水赵云寡胜众》。不一日,军至南郑。曹洪接着,备言张郃之事。操曰:“非郃之罪,胜负乃兵家常事耳。”洪曰:“目今刘备使黄忠攻打定军山,夏侯渊知大王兵至,固守未曾出战。”操曰:“若不出战,是示懦也。”便差人持节到定军山,教夏侯渊进兵。刘晔谏曰:“渊性太刚,恐中奸计。”操乃作手书与之。使命持节到渊营,渊接入。使者出书,渊拆视之。略曰:凡为将者,当以刚柔相济,不可徒恃其勇。若但任勇,则是一夫之敌耳。吾今屯大军于南郑,欲观卿之“妙才”,勿辱二字可也。

天崩地塌

天崩塌,地陷落。形容声响震动极大,或比喻巨大威势及重大事变。

【历史典故】典出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占对山黄忠逸待劳 据汉水赵云寡胜众》。午时以后,法正见曹兵倦怠,锐气已堕,多下马坐息,乃将红旗招展——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一马当先,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塌之势。夏侯渊措手不及,被黄忠赶到麾盖之下,大喝一声,犹如雷吼。渊未及相迎,黄忠宝刀已落,连头带肩,砍为两段。

各霸一方

形容凭借势力、实力各占据一个地区或领域。

【历史典故】典出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玄德进位汉中王 云长攻拔襄阳郡》:孔明曰:“方今天下分崩,英雄并起,各霸一方,四海才德之士,舍死亡生而事其上者,皆欲攀龙附凤,建立功名也。今主公避嫌守义,恐失众人之望。愿主公熟思之。”

攀龙附凤

比喻为追逐名利而巴结或投靠有权势的集团和个人。

【历史典故】见“各霸一方”。

藏祸心

此语用来形容外表和善,内心怀着做坏事的念头。

【历史典故】典出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玄德进位汉中王 云长攻拔襄阳郡》。玄德既为汉中王,遂修表一道,差人赍赴许都。表曰:“……今臣群僚以为:在昔《虞书》,敦叙九族,庶明励翼;帝王相传,此道不废;周监二代,并建诸姬,实赖晋、郑,夹辅之力;高祖龙兴,尊王子弟,大启九国,卒斩诸吕,以安大宗。今操恶直丑正,实繁有徒,包藏祸心,篡盗已显;既宗室微弱,帝族无位,斟酌古式,依假权宜:上臣为大司马、汉中王……”

披坚执锐

穿上坚固的铠甲,拿起锐利的武器。形容全副武装,参加战斗。

【历史典故】典出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曹)操尝戒之曰:“汝不读书而好弓马,此匹夫之勇,何足贵乎?”(曹)彰曰:“大丈夫当学卫青、霍去病,立功沙漠,长驱数十万众,纵横天下;何能作博士耶?”操尝问诸子之志。彰曰:“好为将。”操问:“为将何如?”彰曰:“披坚执锐,临难不顾,身先士卒;赏必行,罚必信。”操大笑。

身先士卒

身先士卒本指作战时将帅亲自上阵,冲锋在士卒前面而英勇杀敌。现多用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

【历史典故】见“披坚执锐”。

木牛流马

古代的一种运输工具。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创制。亦作能工巧匠、智慧能人的制作物的代指。

【历史典故】典出《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〇二回《司马懿占北原渭桥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孔明笑曰:“吾已运谋多时也。前者所积木料,并西川收买下的大木,教人制造‘木牛’‘流马’,搬运粮米,甚是便利。木牛皆不水食,可以昼夜转运不绝也。”众皆惊曰:“自古及今,未闻有‘木牛’‘流马’之事。不知丞相有何妙法,造此奇物?”孔明曰:“吾已令人依法制造,尚未完备。吾今先将造木牛流马之法,尺寸方圆,长短阔狭,开写明白,汝等视之。”众大喜。孔明即手书一纸,付众观看。众将环绕而视。造木牛之法云:“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着于腹。载多而行少:独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每牛载十人所食一月之粮,人不大劳,牛不饮食。” 造流马之法云:“肋长三尺五寸,广三寸,厚二寸二分:左右同。前轴孔分墨去头四寸,径中二寸……孔径中三脚杠,长二尺一寸,广一寸五分,厚一寸四分,同杠耳。”……过了数日,木牛流马皆造完备,宛然如活者一般;上山下岭,各尽其便。

今汉中市勉县周家山镇黄沙社区建有一亭,下覆一碑,上刻:“汉诸葛武侯制木牛流马处”,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夙兴夜寐

早起晚睡,形容操心很多,勤劳辛苦。

【历史典故】典出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〇三回《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司马)懿问曰:“孔明寝食及事之烦简若何?”使者曰:“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懿顾谓诸将曰:“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

食少事烦(繁)

食量减少了而事情和工作却繁多。指工作辛苦,身体不能长久支撑。

【历史典故】见“夙兴夜寐”。

事无巨细

事情不分大小,都同样对待。

【历史典故】典出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建元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手无寸铁

形容手中没有任何武器。

【历史典故】典出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〇九回《困司马汉将奇谋 废曹芳魏家果报》。(姜)维望山中而走,背后郭淮引兵赶来;见维手无寸铁,乃骤马挺枪追之……维折了许多人马,一路收扎不住,自回汉中。

死诸葛走生仲达

借指用死人吓唬活人。亦指有先见之明的人在临死前设置死后对敌的良策,也作“无诸葛能走生仲达”。

【历史典故】典出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三国蜀军主帅诸葛亮死于军中,蜀军秘不发丧,魏军主帅司马懿(字仲达)虽知此信而不敢追逼,百姓为之谚语曰:“死诸葛走生仲达。”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〇四回《陨大星汉丞相归天见木偶魏都督丧胆》中记载:懿跌足曰:“孔明真死矣!可速追之!”……只见蜀兵俱回旗返鼓,树影中飘出中军大旗,上书一行大字曰:“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懿大惊失色。定睛看时,只见中军数十员大将,拥出一辆四轮车来;车上端坐孔明:纶巾羽扇,鹤氅皂绦。懿大惊曰:“孔明尚在!吾轻入重地,堕其计矣!”急勒回马便走……过了两日,乡民奔告曰:“蜀兵退入谷中之时,哀声震地,军中扬起白旗:孔明果然死了,止留姜维引一千兵断后。前日车上之孔明,乃木人也。”懿叹曰:“吾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也!”因此蜀中人谚曰:“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英雄神仙

英雄,指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才能勇武超群的人。亦指为了实现目标,成就大业视死如归的历史人物。神仙,比喻逍遥自在,淡泊名利,无牵无挂的人。原指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助刘建汉,帝者之师;不贪荣利,功成身退。现形容那些具有卓越才能、建功立业,做出重要贡献又谦虚谨慎、不居功自傲、知足知止、在功成名就之时实现全身而退的杰出人物。

【历史典故】张良,(?~前189或前190),汉三杰(萧何、张良、韩信)之一,相传为城父(今河南襄城西南)人。祖与父相继为韩国五世相。秦灭韩国,他图谋恢复,结交刺客,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未中。传说他逃亡下邳时,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秦末农民战争中,聚众归刘邦,不久游说项梁立韩贵族成为韩王,任韩司徒。后韩王成为项羽所杀,复归刘邦,为其重要谋士。楚汉战争期间,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合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均为刘邦采纳。汉朝建立,封留侯,曾建议刘邦西都关中,惠帝得立为太子,亦为他所策划。尽管张良为汉朝的建立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他能摆正位置,从不居功自傲。相传后来淡泊名利,辞官隐退,安常处顺,过起了神仙般的生活,得以全终。

汉中市留坝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良庙内,现有许多匾额、碑刻、摩崖石刻赞美张良“知止”“英雄神仙”“急流勇退”“功成不居”“相国神仙”“英雄蝉蜕”“功成身退”“天人合应”。亦有不少赞誉对联:送秦一椎,辞汉万户;自古英雄皆智勇,一生进退本从容;富贵不淫有儒者气,淡泊明志作平地神;善运筹英雄本色,知进退圣贤气质。

功成不居

《老子》:“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一作‘弗’)居”,谓任其自然存在,不占为己有。后以“功成不居”表示立了大功而不把功劳归于己。

【历史典故】见“英雄神仙”。

急流勇退

在激流中果断地及时退却。旧时比喻做官的人在顺利或得意时为避祸端而及早抽身,退出官场。现泛指在顺利、得意而情况复杂的时候,有先见之明,果断地退出来。

【历史典故】见“英雄神仙”。

兔起鹘落

鹘:一种鹰类的猛禽,捕食鸟类和小兽。原意是鹘看到兔子刚刚跳起来就飞扑下去。形容动作敏捷。也比喻书法绘画笔姿飞舞,非常传神。

【历史典故】语出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曾任杭州通判、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后贬谪惠州、儋州。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擅长行书、楷书。能画竹,学文同。

文同(10181079),字与可,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历官邛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善诗文书画,尤擅墨竹,主张画竹必先“胸有成竹。”洋州有筼筜谷,多竹,时往观察,因而画竹益神。苏轼画竹受他影响,后从学者甚多。(选自《辞海》)

不得要领

要领:关键。旧时衣服提起腰和领,襟袖自然平贴,所以用“要领”比喻事物的关键。“不得要领”比喻没有掌握住事物的要点或关键。

【历史典故】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中有“(张)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得要领。”原意是西汉派张骞出使西域,想联合月氏国共同攻打匈奴,月氏没有中肯而明确的答复,后用以指没有掌握事物的要点和关键。

博望凿空

凿空:开通道路,《史记·大宛列传》载:“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司马贞索隐:“案,谓西域险阨,本无道路,今凿空而通之也。”指博望侯张骞克服了重重困难,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不辱使命,开通了中原与西域的交通,加强了中原和西域的联系,开辟了中国通往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丝绸之路”。

【历史典故】张骞(?~前114)西汉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建元元年(前140)为郎。次年,应募出使大月氏,相约攻击匈奴。越过葱岭,亲历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地。元朔三年(前126)方归汉,在外十三年,途中被匈奴扣留,前后达十一年。六年,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封博望侯。元狩四年(前119),又奉命出使乌孙,并派副使出使大宛、康居、大夏、安息等地。元鼎二年(前115)归,拜为大行。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凿空万里,开辟了“丝绸之路”,被誉为第一个走出国门的西汉外交家。

位于汉中市城固县的张骞墓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栈道千里   无所不通

【历史典故】语出《史记·货殖列传》:“关中南则巴蜀。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唯褒斜绾毂其口。”褒斜道,古道路名。因取名褒水、斜水两河谷而得名。两水同出秦岭太白山:褒水南注汉水,谷口在旧褒城县北十里;斜水北注渭水,谷口在眉县西南三十里。汉武帝时曾发数万人沿褒斜水道,欲使通漕运,未成;其陆道则自汉以后长时间为往来秦岭南北重要通道之一。时或堙塞,屡经开复。自汉末至唐,南北争兵,双方军行往往取道于此。(选自《辞海》)

主办单位: 汉中市地方志办公室主办     
地址:陕西省汉中市民主街市政府4号楼

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038号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916-2626123 (办公室)

备案号:陕ICP备14003207号-2
网站标识码:6107000014

汉中市地方志办公室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汉中市地方志办公室”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