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被封汉王
汉元年(前206)正月,项羽封刘邦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今汉中市)”。刘邦对项羽背弃盟约十分恼怒,欲与项羽决一高低。萧何力劝:“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四月,刘邦入汉中。项王派士卒3万名随往。刘邦率数万人“从杜南(今长安南)入蚀中”,进入汉中境内。张良送刘邦至褒中,临别向刘邦建议:“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刘邦采纳了张良建议,遂烧绝栈道,使项王无西顾汉王之忧。于是,汉王刘邦得以在汉中休养生息,厉兵秣马,扩充实力,后出定三秦,建立大汉天下。
定军山之战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正月,刘备率军自川入汉中之西,自阳平渡沔水,驻军定军山,曹将夏侯渊率军相争。刘备率精锐万余人,分十部夜袭张郃,张郃率亲卫奋战反击,刘备不能克,夏侯渊派张郃守备鹿角东部,自率精锐守备鹿角南部。刘备全力猛攻张郃,张郃不敌,夏侯渊遂分军一半往救张郃,于是刘备又在走马谷采用烧围角之策,趁夏侯渊前去救火,派讨虏将军黄忠居高临下突袭渊军,刀劈夏侯渊,获大胜。刘备在汉中旧州铺自立为汉中王。次年,在成都称帝。定军山一战,奠定三国鼎立局面。
诸葛亮据汉中伐魏
蜀建兴五年(227),诸葛亮向后主刘禅上《出师表》,率兵伐魏。至建兴十二年(234),在汉中设丞相府,实行耕战,主持北伐曹魏,扎营于沔北阳平关,前后历时八年。蜀建兴六年(228)一月第一次北伐(街亭之战),因马谡违亮节度,蜀汉大败。蜀建兴六年(228)十二月,第二次北伐(攻陈仓,再出祁山),战后,诸葛亮分兵在沔水北筑汉城、在城固筑乐城,以御魏军。魏太和四年(230)八月,第三次北伐(首阳之战),诸葛亮率军移城固赤坂(今洋县龙亭)。蜀建兴九年(231)二月,第四次北伐(围攻祁山之战)诸葛亮命蒲元在沔阳(今勉县)黄沙试制木牛流马,改进运粮工具。建兴十二年(234)二月,第五次北伐,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今岐山县西南)与魏军对峙。八月,诸葛亮积劳成疾,病逝五丈原,北伐失败。
南宋汉中抗金之战
南宋绍兴三年(1133)正月,金兵由金州(今安康)西进,陕西都统吴玠率精骑数千,抢占饶风关。宋军与金军在饶风关激战七昼夜,双方伤亡严重。后吴军撤回西县(今勉县),饶风关失守。兴元(汉中)知府刘子羽焚兴元城,军民撤离人去城空。金兵入兴元后粮绝北归,吴玠率军于武休关截击,金兵死伤数千。绍兴四年(1134)三月,金兵精骑10万,向仙人关(位于略阳县西北)进攻,企图南进入川。吴玠率万余人与金军激战数日。后金军被迫退回凤翔府。吴玠率部在仙人关一直坚守到绍兴九年(1139)六月病死为止。吴璘及部将田晟、杨从仪等相继据守仙人关,金人屡攻不下,前后达三十多年。仙人关之战成为南宋抗金著名战役。
太平军攻占汉中
清同治二年(1863)二月,太平天国扶王陈得才、端王蓝成春、遵王赖文光、启王梁成富、主将马融和率军包围汉中城,清廷调兵遣将,与之对抗。时云南昭通蓝大顺起义军已占领镇巴、西乡、洋县。太平军先后占领城固、沔县、褒城、略阳、宁羌、留坝等县。八月,太平军攻破汉中府城。同年,清军围逼太平军天京(南京),天王洪秀全急令扶王陈得才等回援天京。陈率部于同治三年(1864)正月初九拔队东下,二十日全部撤离汉中境。
红四方面军在汉中
1932年12月9日,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由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转战到秦岭,由老佛坪沿湑水河南出。10日,先头部队在城固县升仙村、许家庙粉碎敌军两个团的阻截。11日晚,抵达城固县上元观、古路坝一带。12日晨,部队全部渡过汉江,经清点共14400人。当日,四方面军政治部在上元观衡家大院召开党、团员活动分子会,检查总结西征途中部队执行纪律和开展群众工作的情况。随后即向西乡、镇巴转移,进抵西乡县西南廷水、私渡、钟家沟一带。15日,在钟家沟召开团以上领导干部会,决定,鉴于汉中连年天灾歉收,人民生活贫困,盆地回旋余地小,放弃在汉中建立根据地的打算,向川北进军,利用川陕边区有利地形和四川军阀正在混战之机,创建川陕边区革命根据地。12月18日,红四方面军自西乡县钟家沟出发,经天池寺、核桃树翻越大巴山;21日进抵川北,兵分三路,相继占领通江、南江、巴中等县,开始建立川陕根据地。1933年2月7日,在通江县成立中共川陕边区省委、川陕边区苏维埃政府。至1935年3月,形成东自达县、城口、万源、镇巴、西乡,西至旺苍、广元、宁羌,纵横20余县、面积20余万平方公里、人口700多万的川陕苏区。红四方面军在汉中境内作战主要有升仙村之战、喜神坝之战、陕南战役。
西北联大迁入汉中
抗日战争初期,平津沦陷,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焦作工学院等高等院校于1937年9月10日奉令迁往西安,组成“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2月再迁汉中。4月,更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校本部设在城固县。下分6个学院:文理学院、教育学院、法商学院、工学院、医学院、农学院。文理、教育、法商学院设于城固县城内校本部(今城固师范学校址);工学院设于城固县古路坝;医学院设于南郑县黄家坡(今属汉中市);农学院设于沔县武侯祠。7月,工学院、农学院独立建院。8月,西北联合大学分为国立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学院、西北医学院。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各校先后迁出汉中。
解放汉中
1949年5月1日,陕南军区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军,从此,陕南军民进入了配合解放大西北和向大西南进军,“打到汉中去,解放全陕南”的新阶段。11月,二野部队完成集结并突然向川黔发起全面进攻。十八兵团沿川陕公路等地追击胡军。一八○师五三九团解放凤县、留坝,向汉中挺进。陕南军区十九军各部队第二次向汉中进军。五十七师于11月25日由蜀河口出发,沿江汉北岸攻击前进。12月2日解放留坝;4日解放洋县;5日解放西乡;6日解放汉中、南郑;7日解放城固;8日解放勉县、佛坪;9日解放略阳;11日解放宁强。五十五师于11月26日由平利出发,沿汉江南岸巴山北麓向镇巴进军,12月17日解放镇巴。自此,汉中全区解放。
三线建设在汉中
1965年,中央军委国防工业办经多方勘察筛选,确定汉中为国家“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1965年3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批准了《国防工业在二、三线地区新建项目布局方案的报告》。从此,全国的“三线”建设全面启动,汉中的“三线”建设正式开始。
1964~1975年,在汉中先后建成了阳安铁路、周城公路,改建了西万公路,以及国防军工、科研、航空工业、核工业、机械工业、冶金工业、化工工业、建材工业、电力工业等比较齐全完整的工业体系。到1970年,全地区基本建设投资增加到20亿,占陕西省基建总投资的50%,共安排项目62个。建成中、省84个项目,其中大中型项目62个(不含地方工业项目)完成总投资53.1亿元。
主要项目
阳安铁路建设 1969年10月始建,西起宝成铁路的阳平关车站,自西而东经宁强、勉县、汉中市、城固、洋县、西乡至安康,与襄渝铁路相连,全长358公里,总投资11亿元,跨越嘉陵江、汉江共计27条江河。1971年10月建成通车营运,1978年9月全线实现了电气化。
公路建设 周(至)城(固)公路(108国道部分路段)北起周至县城,越秦岭,经佛坪、洋县至城固县城南与汉(中)白(河)公路相接,全长257公里,汉中境内长160.4公里。1966年初周城公路被列入国防公路,1969年11月动工,1971年6月基本竣工。西(安)万(源)公路(210国道部分路段)。1966年改建,汉中境内由西乡县经镇巴县至四川省万源县,全长165公里。
电力工业 1968年2月,水电部筹建“略阳火电厂”,1972年2月建成投产。总投资1.1亿元,生产规模为20万千瓦,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保障了汉中“三线”建设和工农业生产、社会生活用电。
航空工业(012基地) 汉中航空工业基地,是国家航空工业部(原第三机械工业部)的第二套航空工业基地,又是国家唯一的生产大型运输机基地。1964年10月开始筹建,1965年10月,国防工办、航空工业部下文通知,汉中为“歼击机”生产基地。1969年11月,中央军委国防工办决定汉中为“大型运输机”(运-8)生产基地,并列为国家第四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至1979年,形成了大型运输机生产能力,基地建设粗具规模。基地所属的22个厂和企事业单位,分布于汉中市、城固县、南郑县、勉县、洋县、西乡县、宁强县。1975年12月,基地累计完成投资11亿元。1975年12月29日,我国第一架自行设计、独立生产的大型运输机在汉中诞生。1980年,运-8飞机投入批量生产。1985年,运-8运输机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军事工业 总字791部队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1964年8月始建,1965年10月“甲区”竣工投入使用。1971年10月地面工程的“甲、乙、丙区”全部竣工,洞体工程因故停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建设工程,1969年8月始建,1974年11月竣工投入使用。
核工业 核工业部(第二机械工业部),1969年5月始建,内迁5个项目,即405厂、813厂及所属的地质勘探214队、21建设公司、23安装公司。405厂(对外称胜利机械厂)1969年10月始建,总投资12亿元,修建有直通厂区的专用公路和专用铁路线各一条(12公里),1974年建成投产。813厂(对外称向阳机械厂)1969年10月始建,总投资6亿元,修建有直通厂区的专用公路,在汉中褒河火车站修建有专用铁路货场。
国防科研 国防科委第十研究院(对外称809部队),1968年5月始建,1972年10月竣工投入使用,主要从事“低温、超导”科研生产。基建总投资为3500万元,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国防科委第十五研究院(对外称825部队),1968年1月始建,总投资1.1亿元,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建成由厂区至主干线公路15公里、1万平方米的生活用房和施工电源,1977年离汉迁天津。
北京大学汉中分校 北京大学汉中分校(对外称“653工地”),1966年5月筹建,1972年10月竣工投入使用,总投资2000万元。学校设有无线电系、雷达系、物理系(包括核反应堆)、力学系。1977年5月迁回母校北大。
机械工业 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对外单称65号信箱),在汉中筹建8个项目:汉江机床厂(1965年4月建)、汉川机床厂(1965年10月建)、汉江工具厂(1968年初兴建)、汉江铸锻件厂(1970年3月建)、海红轴承厂(1966年由哈尔滨迁来)、汉中配件厂(1966年5月由河南洛阳迁来)、汉江职工医院(1971年8月建)、陕西省机械工人技术学校(1972年10月由咸阳迁来)。
冶金工业 汉江钢铁厂,1969年8月建,总投资2.6亿元(不含铁路专用线和矿山部分的建设),总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生产规模年产钢350万吨。矿石贮量2.5亿吨,品位32%。1975年移交省直管,规模相应缩小。略阳钢铁厂,1969的10月始建,1972年10月竣工投产,总投资7500万元,年产铁15万吨、钢10万吨、钢材8万吨,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八一铜矿(陕西铜矿),1967年4月始建,1970年10月竣工投产,总投资2000万元,日产原矿石5000吨,年产粗铜矿粉2600吨、净铜矿粉2100吨,矿石品位为2.6%,总贮净铜5万吨。1978年移交省冶金厅直管。陕南石棉矿,1969年8月始建,1977年年底移交省管。
在“三线”期间建成的工业企业还有汉中地区铁钢厂、地区镇巴煤矿、地区磷肥厂、地区城固肉联厂、汉江制药厂、汉中血浆厂、新汉玛钢厂、城固烟厂、地区商校、汉中手表厂、汉中灯泡厂、汉中玻璃厂、汉中丝绸厂、汉中型砂厂、汉中水泥制品厂,汉中、城固、勉县、洋县、西乡均建起氮肥厂,全地区建有15个砖瓦厂、石灰厂等。
在“三线”建设期间厂矿共为地方造田1.5万亩。建成了石门水库、洋县湑水河水库、南郑县华山沟水库、城固县千山水库、勉县红卫水库等,在“三线”建设期间全地区共建成中小型水库320座。
汉中撤地设市
1996年2月21日,国务院批复陕西省撤销汉中地区和县级汉中市,设立地级汉中市;6月6日,正式对外办公;7月18日,庆祝召开地区级汉中市成立大会,原汉中市改为汉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