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退出
政府信息公开
汉中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索  引  号: 6107000014/2024-000040 发布时间: 2024年05月06日 10:12
来       源: 汉中市政府网站 发布机构: 汉中市地方志办公室
内容概述:

汉中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汉中考察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两会”和市委六届五次、六次全会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深化“三个年”活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和数字经济,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奋力追赶、敢于超越,在构建生态城市发展新格局、打造生态城市优美环境、增强生态城市新动能、拓展生态城市新空间、打造生态城市幸福园上树立新标杆,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态城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汉中新篇章。

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6%,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6%左右和7.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左右、“十四五”以来累计降低10%以上。

三、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坚定不移抓运行稳增长,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一是优化政策稳预期。创新完善经济运行监测调度体系和激励奖惩机制,逐月清算“缺口账”,逐季研判“目标账”,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确保既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在政策储备上打好提前量、留出冗余度,建立健全谋划储备一批、推动出台一批、优化提升一批、评估退出一批“四个一批”预研储备机制,着力提升政策取向一致性和落地实效性。加强经济形势和政策宣传解读,弘扬正能量、唱响光明论,更好发挥政策稳定预期、提振信心导向作用。二是大抓项目扩投资。深化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突出“深准快全实”,用好“三边三倒”工作法,推动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组建争取政府投资类和国家审批类项目专班、争取财政资金专班,抢抓用好3.9万亿地方专项债、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利好政策,聚焦重点产业谋划一批填空白、补短板、强支撑的延链补链项目,确保制造业投资增长8%、产业投资占比保持在60%以上。建立健全项目代建制、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确保社会资本投资增长6%以上、社会资本投资占比保持在60%以上。坚持领导包抓、定期调度、集中观摩、清单推进多措并举,确保市级重点项目一季度开工率达70%以上、二季度全部开工。围绕抽水蓄能、洋镇高速、国家储备林等重大项目,专班专组抓前期、大干快上抓进度,切实以大项目带动大投资、促进大发展。发挥五个驻外分局作用,大力开展以商招商、平台招商、基金招商,确保新签约合同项目600个以上、省际项目实际使用内资增长10%以上。三是狠抓工业稳运行。围绕新型工业化战略目标,加快工业稳增长措施落实,“一企一策”稳存量、挖增量、控减量,常态化强运行抓督帮,强纾困稳产能,力促企业“满负荷”运行,推进80个工业项目和40个新增产能项目加快建设,实现新增产能30亿元以上。四是多措并举促消费。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不动摇,以持续扩大消费规模、优化消费结构、提升消费服务能力为抓手,统筹策划一批以汽车、电器为依托的大宗消费,以旅游、健康、养老、餐饮等为基础的服务型消费,以数字经济、智能家居、赛事经济、国货“潮品”等为主的新型消费,不断激发消费潜能。

(二)坚定不移抓创新育动能,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一是加快创新主体培育。大力实施“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个工程,建立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和重点企业培育库,从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引培、转型升级等方面分类施策,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瞪羚企业45家以上,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50家以上。二是加快创新成果转化。积极搭建科技成果转化桥梁,开展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强化“揭榜挂帅”攻关,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研发和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实施省市级重点科创项目70个以上,推动120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确保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2亿元以上。三是建强用好创新平台。依托汉中经济技术开发区、汉中航空经济技术开发区、陕西理工大学等资源平台,以直接对接秦创原总窗口为抓手,动态更新科技成果项目库、投行投资资金库、专家人才库、产业技术需求库,推动“四库”联动、高效运行,全年新建科创孵化平台15个以上。

(三)坚定不移延链条建集群,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集群发展重点产业。围绕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持续推进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聚力推动产业重点突破、集群发展。实施装备制造高质量发展行动,大力推进以航空、汽车配套等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产业,着力打造千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大力支持链主企业转型升级、配套企业延链布局,重点抓好钢铁转型、有色冶炼、非金属材料等领域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千亿级现代材料产业集群。大力发展“五个农业”,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抓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绿色食品产业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千亿级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深化文旅商交体养融合发展,重点发展旅游景区及线路、乡村旅游、文化创意、文旅演艺、商旅名街、体育赛事经济、出版印刷等产业,培育打造千亿级文旅产业集群。聚焦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全力推进页岩气勘探开发、抽水蓄能电站、75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千亿级能源产业集群。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扩规提质工程,围绕建设大健康产业和消费区域中心,大力发展绿色食药、生物医药、保健养生等业态,重点抓好修正药业生物医药健康城、扬子江药业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等项目建设实施,着力构建集“医药养建游护”于一体的产业体系。聚焦智能制造、增材制造等新兴产业,积极引育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推动产业聚链成群、起势见效。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聚焦工业和服务机器人、电子信息等领域,立足航空、电测等产业优势,沿链推进重点项目、承接产业转移,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围绕提升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推进装备制造、特色农业等产业数字化转型,抓好园区数字化改造,加快培育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养老等新业态。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省级县域商业体系示范县创建,抓好中心城区5个核心商圈建设,培育5亿元以上大型商业综合体,推进住宿、餐饮、商贸全链提档升级,打造功能完善、业态丰富、产销联动的商贸消费商圈。大力培育专业服务业企业,加快推进周家山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孵化器、智造机加产业园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建设,搭建研发设计、中试装置、检验检测等平台,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

(四)坚定不移抓改革促开放,持续激发发展动力活力。一是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依托陕西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等资源,打造中欧班列“长安号”汉中分拨中心。持续开行“汉西欧”班列,探索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推动进出口加工、物流等产业向核心区聚集,扩大茶叶、农产品、精密电子等优势产品出口,打造区域对内对外开放高地。以打造秦巴区域外贸中心为目标,积极搭建跨境电商服务平台,着力为企业构建“抱团出海、借船出海”载体。加快推动园区提级扩能,支持勉县、西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创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二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园区市场化改革,以打造特色专业园区为抓手,加快资源盘活、要素配置,着力发展园区生产性服务业,不断提升园区承载力、集聚力、竞争力。持续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健全运营监管机制,全力盘活沉淀资源资产,不断激发国企“生机活力”。深化“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制定实施差别化资源要素配置政策,着力盘活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持续提升亩均效益。三是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持续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开展政务服务“一窗通办”综合窗口改革,实行项目审批协同市县一体化运行。强化行业部门集成作战,持续提高行政效能,优化“水电气暖信”等要素供给,完善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等配套服务,不断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度。落实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实施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专项提升行动,深入开展涉企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拖欠企业账款专项整治行动,打造公平公正市场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全年新培育“五上”企业200户以上。四是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围绕链接双循环,借助苏陕、津陕协作深化同“长三角”“京津冀”“环渤海”等区域经贸合作,借力“一带一路”拓展对外贸易渠道。围绕融入西安都市圈,推动协同发展《框架协议》落地转化,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互联互融。围绕国家战略腹地建设,争取战略性产业基地、战略性物资储备基地、战略性基础设施布局落地,推动陕甘川毗邻地区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国家粮食战略储备库、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能源物资储备库、省级粮食加工产业园和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等项目在汉布局,加快打造国家战略腹地重要节点城市。

(五)坚定不移强县域兴农村,持续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一是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落实落细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接续政策措施任务清单,用好陕南发展和县域经济专项资金,打造城镇、产业、创新、投融资四个平台,支持县域首位产业发展、产业园区和城镇化建设,力促产业延链强链、园区提级扩能。健全完善考核评估和激励促进机制,引领县域竞相发展、争先进位,持续挖掘特色经济、联农带农经济、集体经济、民营经济新的增长点,力争县域经济综合排名稳居全省第一方阵。二是高水平建设新型城镇。深入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实施207个县城建设项目,聚力打造一批工业大镇、商贸强镇、文旅名镇,争取创建省级县城建设示范县1个。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畅通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渠道,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三是高标准推进乡村振兴。毫不松懈抓好“三农”工作,深化拓展苏陕劳务协作、产业合作、消费帮扶,健全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机制,提升防返贫监测的及时性和帮扶的精准性,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大力推广“千万工程”,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深化农村集体经济“消薄培强”,大力发展特色经济、联农带农经济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统筹抓好人居环境整县推进、农田水利工程等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塑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六)坚定不移优生态促转型,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一是坚决当好秦巴生态卫士。常态开展秦巴“五乱”、河湖“四乱”问题排查整治,持续加大尾矿库治理、矿山复绿、硫铁矿治理力度。全力保护好湿地资源,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编制出台《湿地资源整体性保护和系统性修复规划》《湿地保护管理暂行办法》,配合做好秦岭国家公园和大熊猫国家公园涉汉中片区建设,抓好汉中天坑群地质遗迹保护利用,高品质建设沿汉江100公里绿色生态廊道。二是持续加强污染防治。抓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和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强化生活污水、垃圾收集处理和危化品运输监管,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深化大气污染治理和“利剑治污”行动,制定禁燃禁烧、清洁替代等措施,精准打好控车、减煤、治源、抑尘、增绿组合拳,稳步提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持续加强土壤、农业面源等污染防控治理,确保土地资源长久安全。三是加快绿色转型发展。以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实施为支撑,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支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加快建设,着力培育绿色产业,推动一批以生物降解、固废利用为代表的绿色产业项目,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3.89%。聚焦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健全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经济、林下经济,培育发展“以竹代塑”产业,用活绿色循环工业、文旅商交体养融合、汉文化文旅研学、数字乡村等转化模式,拓宽“两山”转化路径。

(七)坚定不移强保障惠民生,持续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一是突出抓好就业增收。实施居民增收促进行动,统筹抓产业、扩就业、促创业,着力提高城乡居民“四项”收入。实施技能培训提升、劳务品牌培育、就业服务提质三项工程,深化高校毕业生融入汉中行动,健全根治欠薪长效机制,促进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以上。二是大力推进民生项目。实施20个气化汉中项目,推进燃气向城郊镇村覆盖,抓好集中供热设施建设。加快光储充一体化充换电试点建设,新建智能充电设施1500个以上。扎实推进电网三年攻坚提升行动,实施741个电网基建和技改大修项目。新建5G基站1000座。启动“四好农村路”国家示范市创建,新建和改造提升农村公路1200公里。三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实施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计划、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模式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三医”联动改革,加强重点专科和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加快构建养老服务体系和全龄友好社会,聚力打造儿童友好城市、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壮大藤编、羌绣等特色产业。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四是着力抓好社会保障。持续落实好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政策,稳步提升标准和待遇水平。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抓好低保、特困、孤儿等困难群体的救助保障工作,积极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加大未成年人保护力度。

(八)坚定不移防风险守底线,全面提升安全发展水平。一是守牢粮食安全底线。严格执行耕地保护“两平衡一冻结”制度,坚决整治乱占、破坏耕地行为。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0万亩以上,建成百万亩优质稻油基地,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80万亩以上、产量达到109万吨以上。二是守牢安全生产底线。以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为抓手,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狠抓重大隐患排查整治,加快推进城镇燃气管道更新改造,深入做好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矿山、危化品、特种设备、消防等领域风险防控,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持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和突发事件防控机制,加快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推进安全应急综合项目建设,全面提升救灾防灾能力。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统筹抓好传染病、地方病防控,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三是守牢重点领域安全底线。持续抓好经济领域风险防范化解,扎实做好政府债务风险化解,落实政府举债融资负面清单,分级实施债务总量管控,“一债一策”化解政府债务和园区平台债务,坚决遏制新增政府隐性债务。加强金融领域监管和风险隐患排查,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金融活动,有效化解金融领域风险。加大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力度,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严格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一楼一策”稳妥推进“保交楼”“保回迁”,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四是守牢社会稳定底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建立健全多元化解矛盾纠纷体系,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和信访积案化解,全面推进“法治信访”,不断提升信访工作能力水平。创新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平台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坚决维护社会大局安全稳定。畅通群众诉求反馈、答复、跟踪、落实渠道,加快诉求承接和办理速度,不断提升群众满意率。


附件:汉中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附件

汉中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指标名称

计算单位

2023年完成

2024年计划

绝对值

增速%

绝对值

增速%

一、地区生产总值

亿    

4.0

6左右

    其中:一产

亿    

4.4

5左右

          二产

亿    

3.6

6左右

            规上工业增加值

亿    

2.8

6.5左右

建筑业增加值

亿    

7.2

10左右

          三产

亿    

4.3

6.5左右

二、固定资产投资

亿    

1.8

6以上

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上年同期=100

100.4

0.4

103左右

3左右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    

6.1

8左右

五、地方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    

52.6

7.2

54.2

4.6

六、货物进出口额

亿    

39.5

12.8

42.66

8左右

七、居民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0870

5.4

43322

6左右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5367

8

16520

7.5左右

八、就业

    城镇新增就业

万人

3.82

3.5

    城镇登记失业率

%

3.6以内

4.3以内

九、粮食安全

粮食播种面积

万亩

380.8

≥380

    粮食总产

万吨

110.04

≥109

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单位GDP能耗

吨标准煤/

万元

-9.26

-2左右(十四五以来累计降低10%以上)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

吨二氧化碳/

万元

-3.89

-3.89

化学需氧量重点工程减排量

1194

以省上下达指标为准

氨氮重点工程减排量

45

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减排量

212

氮氧化物重点工程减排量

475

注:1.生产总值及其三次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 部分指标2023年完成情况为预计数据。


图解: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汉中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主办单位:汉中市地方志办公室主办 地址:陕西省汉中市民主街市政府4号楼
电话:0916-2626123 (办公室)   网站地图
陕ICP备14003207号-2   网站标识码:6107000014
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