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椽(1908 ~1999),又名陈愧三,福建省惠安县崇武镇人。茶学家、茶业教育家,制茶专家,近代高等茶学教育事业的创始人之一。他为国家培养大批茶学科技人才,在开发我国名茶生产方面获得显著成就,对茶叶分类的研究也卓有成果,著有《制茶全书》、《茶业通史》等。
评鉴推介“秦巴雾毫”
1984年11月23日,受汉中地区科学技术委员会邀请,由陈椽等20余名茶叶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前往镇巴县对蔡如桂等人研制的“七里芳”名茶的研制依据、采制技术和产品质量进行鉴定,陈椽担任鉴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
在主持“秦巴雾毫”名茶研制鉴定会期间,陈椽中肯地提出意见。鉴定委员会全体成员一致认为该茶创制根据正确,技术路线科学,茶叶配制优异,合乎名茶要求。经陈椽提议,鉴定会讨论,一致同意将“七里芳”命名为“秦巴雾毫”。陈椽详细诠释“秦巴雾毫”的两层含义:一、“秦”指陕西,“巴”指镇巴,“雾”寓“高山云雾出名茶”诗意,“毫”指茶树嫩芽特有的银色茸毫,连起来就是陕西省镇巴县高山云雾好茶;二、广义指“云雾弥漫”的秦巴茶区出产的“毫尖茶”。专家组对“秦巴雾毫”的评审意见:“形状:条扁,壮实,毫尚显;色泽:色油润;叶底:肥壮成朵,鲜嫩明亮;香气:熟板栗香,浓郁持久;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醇和回甘。”
“秦巴雾毫”是陕西省茶叶史上第一个通过科技鉴定的名茶。
1985年,“秦巴雾毫”投放市场,深受茶界好评。
1988年,“秦巴雾毫”获中国保健食品金鹤奖和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银奖,陕西省优质产品奖。
1989年,“秦巴雾毫”被列为陕西省11种优质地方名牌产品之首。
指导研创“午子仙毫”
陈椽对西乡试制的样品茶认真进行品鉴,中肯地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西乡县当时所制茶品尚不具备名茶水平,需要继续改进,并详细地提出改进意见。
在陈椽的指导下,西乡县成立名茶研究课题组。徐凯明(陈椽的学生,西乡县茶业工程师)作为该组成员,曾多次给陈椽去信求教,陈椽每次都及时回信给予指导。
遵照陈椽指导意见,西乡县名茶研制课题小组积极研发扁形绿茶的制作技术,将原先的炒青工艺改为扁形名优绿茶工艺,并针对茶叶季节性强,试制时间短的特点,利用海拔高度不同的气候差,选择西乡县的沙后、罗镇、司上及五里坝几个点试制名茶。课题组攻克选料采摘、摊晾转化、做形定形等难题,成功试制出名茶样品。他们将这批样品暂定名为“午子毫峰”,送到安徽农学院请陈椽教授鉴评。陈椽品鉴后,认为这批茶叶具有名茶风格,可以开会进行鉴定。
1985年8月,西乡县请陈椽等专家对“午子毫峰”名茶进行鉴定,会上通过“午子毫峰”名茶的认定结论,并将其正式定名为“午子仙毫”予以推介。“午子仙毫”命名当年,就被省农牧厅评为省优名茶。第二年在福州召开的商业部全国名茶评比会上,“午子仙毫”名茶被评为商业部部优和全国名茶。
“午子仙毫”一举取得部优全国名茶的称号之后,西乡县的茶叶生产从此步入佳境。
品鉴“汉水银梭”
1986年5月,陈椽又应邀参加南郑县优质茶叶的技术和产品鉴定会。此前,南郑县的名茶课题组将该茶取名为“汉山雪芽”。在鉴定会上,陈椽称赞说:“该茶形状设计技术理论正确,加工技术精湛独特,茶叶外形内质都突出,具有名茶特点。”并随即提议将“汉山雪芽”正式定名为“汉水银梭”。陈椽还亲笔题写了“汉水银梭”的茶名,寄寓汉中名茶像银梭一样,快速走向全国,流向世界。1988年,在广州举行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和“大西北名优特新产品技术交易会”上,中外客商普遍反映“汉水银梭”色泽翠绿,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鲜爽回甘,香气清雅宜人,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是不可多得的好茶。多年来,“汉水银梭”获得了多次多项“全国名茶”奖誉。
2005年,汉中市启动茶叶品牌整合工作,将原有的“秦巴雾毫”、“午子仙毫”、“汉水银梭”等20多个品牌“统一品名、统一工艺、统一标准”,整合为“汉中仙毫”一个品牌。“汉中仙毫”在北京、西安、杭州等地举办的历届国际茶业博览会上均获得多项金奖,得到国内外知名茶叶专家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