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照(?~821),俗姓张,名号不传于世,唐代兴道县(今洋县)人。少年时便舍家入寺,做了小沙弥,云游天下名山名寺。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法照在衡州(今湖南衡阳市)云峰寺拜承远长老为师。大历四年(769),在衡州湖东寺起五会念佛道场,作五会念佛法事,念佛,修净土法门。
大历五年(770),法照到五台山参修佛法,修习念佛三昧。十二月初,入华严寺念佛道场。其后,在五台山建大圣竹林寺,供奉文殊、普贤菩萨。
大历十二年(777)以后,法照回到兴道县,在念佛崖庵居泉饮,日夜专心修佛。代宗得知,便派人迎请法照到皇宫里,赐号“供奉大德念佛和尚”、“五会念佛法事般若道场主国师”,居长安章敬寺。
德宗称赞法照:“性入圆妙,得念正真,悟常罕测,诸佛了因”。曾问法照:“佛留下法,众生归依何门?”法照口占一偈:“诸佛在心头,迷人向外求。内怀无价宝,不识一生休。”德宗听后大悦。
法照信奉佛教净土宗。净土宗修行方法简单易行,称名念佛即可。法照宣传净土宗的方式主要是“现身说法”,声言自己多次亲眼见过阿弥陀佛与文殊、普贤等一万菩萨聚会大圣竹林寺,并说五台山寺庙景观即与自己在僧堂内粥钵中所见大圣竹林寺完全一样。还说自己曾受到文殊、普贤的接待和教诲。法照问:“佛法浩瀚,未审修行何法门最为重要。”文殊垂示道:“诸修行门,无过念佛,供养三宝,福慧双至。此之二门最为紧要。”又说:“此世界西有阿弥陀佛,彼佛愿力,不可思议,汝当继念,令无间断,命终之后,决定往生,永不退转。”
唐穆宗李恒长庆元年(821)某日,法照坐而圆寂,诏谥“大悟禅师”。
日本僧人园仁继承了法照禅师的念佛修行法,传至比睿山,是为日本引声念佛的开始。佛教界称法照和尚为莲宗(净土宗)七祖中的第四祖。
今洋县有法照和尚遗迹多处:释子山、念佛岩、锡杖泉。念佛岩上有唐代所建崇法院,殿壁上有法照画像。宋、明、清三朝,汉中人每年七月六日祭祀法照,香客云集。
《全唐诗》录法照诗三首。其中的《送无著禅师归新罗》云:
万里归乡路,随缘不算程。
寻山百衲敝,过海一杯轻。
夜宿依云色,晨斋就水声。
何年持贝叶,却到汉家城。
清光绪《洋县志》录有法照《寄兄弟二首》云:
同气连枝木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
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
兄弟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
眼前生子又弟兄,留与儿孙作样看。